如何提高初高中歷史選擇題正確率
如何提高初高中歷史選擇題正確率
選擇題是歷史試卷中的一種基本題型,是多個知識點的小型綜合,體現“考基礎、考能力”的導向。選擇題往往令同學們頭痛,特別是在經過篩選只剩下兩個選項時,模棱兩可,似是而非,更是苦不堪言。小編在這里整理了歷史選擇題方法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助到您。
如何提高初高中歷史選擇題正確率
表述型選擇題
表述型選擇題包括肯定型選擇題和否定型選擇題。
肯定型選擇題題干中常用“標志是”“內容是”“性質是”“特點是”“表現在”“反映出”等提示語。否定型選擇題要求選出不符合史實和歷史邏輯關系的選項,其特點是題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性詞語,如“錯誤”“不正確”“沒有”“不是”“不包括”“無關的”“不屬于”等。
表述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的識記及再認、再現史實的能力。
典型例題:
1.下面有關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表述,錯誤的是( )
A.墨子——“兼愛”“非攻”
B.韓非——“春秋無義戰”
C.莊子——“無為而治”
D.孫武——“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張的識記。從四個選項來看,只有B項搭配錯誤,韓非主張改革,提倡法治,而“春秋無義戰”是孟子的言論。
【答案】B
2.法國大革命被認為是一場真正的政治大革命。這場革命爆發的標志是( )
A.攻占巴士底獄
B.處死路易十六
C.拿破侖發動政變
D.頒布《法典》
【解析】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掀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是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標志。
【答案】A
解題技巧:
表述型選擇題一般難度不大,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通常的解題方法有:①直選法,根據自己對歷史事實的認識和理解,直接確定符合史實和歷史邏輯關系的選項。②排除法,通過排除不符合史實和歷史邏輯關系的選項,選出符合題意的選項。③推理法,若不能確定某個選項時,可以先假設此選項正確,然后再根據所學知識進行推理,分析其結論是否符合史實和歷史邏輯關系。
舉一反三:
1.“互聯網+”指的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即互聯網對傳統行業進行滲透、融合和顛覆,促使傳統行業改造升級,催生新興產業。“互聯網+”最能反映的當前科技發展的特點是( )
A.科學技術不斷轉化為生產力
B.科學成果不斷涌現
C.新技術開始改變人們的生活
D.一種技術的發展引起多個領域的革命
2.2015年2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2015年一號文件《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這是連續12年一號文件聚焦“三農”問題。新中國成立后就對農村生產關系進行了改革與調整,下面關于生產關系調整的表述正確的是( )
A土地改革廢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實行了集體土地所有制
B農業合作化引導農民參加合作社,走社會主義道路
C人民公社化實現了全民所有制,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有了土地所有權,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
【答案】1.D 2.B
因果型選擇題
因果型選擇題即考查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原因和結果的選擇題。此類題的基本結構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題干列出了某一歷史結果,備選項中列出原因,在題干中常出現的標志性詞語有“原因是”“目的是”“是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時又多進行細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另一種是題干列出歷史原因,備選項列出歷史結果,在題干中常出現的標志性詞語有“影響”“結果”等。
典型例題:
1. 漢代時“(江南)不憂凍餓,亦亡(無)千金之家”,至宋代則有“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導致這一變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北民南遷帶來先進技術和勞動力
B.大運河貫通南北
C.各民族之間的長期交往
D.相對安定的社會環境
【解析】題干中兩則材料的對比反映出江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經濟重心逐步南移。在推動江南經濟發展的眾多因素中,“最主要原因”是北方人民南遷,帶來了先進技術和勞動力。
【答案】A
2. 一位史學家認為,美國獨立戰爭原本不是一場民主運動,但它在結果上卻是一場民主運動。這里的“結果”主要是指( )
A.確立了資產階級政體
B.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
C.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
D.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
【解析】美國獨立戰爭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贏得了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
【答案】A
解題技巧:
因果型選擇題在解題時需注意:一是要正確理解有關概念的含義,要分清客觀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等。二是要注意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響歷史發展的各種因素。三是在做題時要準確把握題干與備選項之間的邏輯關系,弄清二者之間誰是因、誰是果。解答此類題的基本方法有:①采取時間順序的方法判斷因果關系。②運用基本理論的推理得出答案,如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等。
舉一反三:
1.2015年是萬隆會議召開60周年。在萬隆會議上,各國代表爭相請周恩來簽名(圖1)。該情景出現的原因是( )
A.中國國力強大
B.與會各國贊成社會主義
C.周恩來“求同存異”方針得到廣泛贊同
D.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2.歷史推論離不開對史實的正確解讀。下列史實與推論不相符的是( )
A.新航路開辟——開始把世界連成一個整體
B.奴隸制的存廢——激化美國南北方矛盾,導致內戰爆發
C.俄國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D.蘇俄新經濟政策——促使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形成
【答案】1.C 2.D
比較型選擇題
比較型選擇題是把具有可比性的歷史事件或同一歷史現象在不同歷史階段的反映放在一起,讓學生通過分析、比較,歸納出其相同點或不同點。題干中一般都有“相同點”“不同點”“共同”“相似”等標志性詞語,有些題目的標志性詞語前有反映程度的詞語,如“最大的不同點”“最根本的不同”“本質上的相似之處”等。
典型例題:
1.俄國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都是工業文明沖擊下的改革。二者的共同點是( )
A.推翻了舊的政權
B.加強了中央集權
C.廢除了農奴制度
D.改變了社會性質
【解析】俄國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的共同點有:都是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改革;都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
【答案】D
2.17—18世紀,英美法先后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與英法相比,美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獨特性在于( )
A.推翻了封建專制統治
B.擺脫了殖民統治,獲得國家獨立
C.建立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
D.頒布了具有法律性質的重要文件
【解析】此題考查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的不同點。英法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統治,英法兩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美國推翻英國的殖民統治,獲得國家獨立,走進資本主義社會。在資產階級革命中,英國頒布《權利法案》,建立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法國頒布《人權宣言》,建立起民主共和制政體;美國1787年憲法確立了三權分立的民主政體。對照選項,答案選B。
【答案】B
解題技巧:
比較型選擇題要結合所學知識對各個事件進行分析、歸納,找出它們的共性和個性,同中找異,異中求同。這類選擇題有一定的難度,注重于能力考查。解題時,首先要對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熟知,其次對史實進行比較、分析和歸納,最后對應選項,得出答案。解答比較型選擇題最常用的方法是排除法。有時比較的內容較復雜,可使用選項對應法,用選項對應歷史事件。
舉一反三:
1.秦始皇、漢武帝都是我國歷史上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們采取的共同統治措施是( )
A.“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B.在長安設立太學
C.抵御匈奴,鞏固邊防
D.統一度量衡
2.我國的經濟特區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最大的不同在于( )
A.經濟政策不同
B.社會制度不同
C.主權歸屬不同
D.外交政策不同
【答案】1.C 2.B
漫畫型選擇題
漫畫型選擇題是近兩年流行的題型,一般由漫畫和文字兩部分組成。漫畫部分常由圖片、標題或注釋組成,圖片是漫畫的主體,通??坍嬏厣r明的人和物。有些圖片無法表達的意思,就需要用文字對圖片內容作適當補充。漫畫選擇題具有鮮明的主題,集趣味性、比喻性、諷刺性、深刻性、理論聯系實際于一體,既考查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又考查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典型例題:
下面這幅漫畫(圖2)反映的史實成為哪一運動的導火線( )
A.太平天國運動
B.義和團運動
C.五四運動
D.國民革命運動
【解析】一戰結束后,1919年帝國主義戰勝國在法國召開巴黎和會,中國作為戰勝國參加,會上英、法、美等國拒絕了中國代表團的正當要求,還無理地將大戰前德國強占山東的特權交給日本。中國代表團在巴黎和會上遭到了重大失敗,消息傳到北京,導致五四運動爆發,故選C。
【答案】C
解題技巧:
解答漫畫型選擇題,第一步要把握漫畫的情景,理解漫畫的主題,分析漫畫的寓意;第二步將漫畫、題干要求和教材的相關內容進行鏈接;第三步在對漫畫和課本內容理解、分析的基礎上,作出判斷,選出正確答案。
組合型選擇題
組合型選擇題是將同一類的事件或現象按一定的關系進行組合。此類選擇題的結構一般由三部分組成:表述關系的題干;根據題干要求列出三組或三組以上的事件或現象,并以數字序號列出;這些數字序號組合成的備選項。
典型例題:
意大利米蘭世博會于2015年5月1日開幕,這個擁有悠久歷史和輝煌文明的國家,在歐洲進入近代社會的轉型時期展現了無盡的魅力。這一時期該國涌現的文化“巨人”有( )
?、俚?②伏爾泰 ③達·芬奇 ④牛頓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析】題目考查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巨人”。但丁是意大利詩人,是文藝復興的先驅,符合要求;伏爾泰是法國啟蒙思想家,不符合要求;達·芬奇是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的藝術大師,符合要求;牛頓是英國近代科學家,不符合要求。
【答案】A
解題技巧:
(1)肯定篩選法(選基法)即根據試題要求分析各個選項,先確定一個或兩個正確的選項,這樣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選項的組合,然后一一篩選,最后得出正確答案。
(2)否定篩選法(排除法)即確定一個或兩個不符合題意的選項,排除包含這些選項的組合,得出正確答案。
舉一反三:
1.2015年5月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習近平強調,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成果得來不易,經驗彌足珍貴?;赝麣v史,國共兩黨曾有過多次合作。下列與國共合作有關的事件是( )
?、俳夥拍暇?②創建黃埔軍校 ③進行北伐戰爭 ④堅持八年抗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2015年5月15日,李克強歡迎印度總理莫迪訪華,強調中印作為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雙邊關系發展事關兩國25億人民福祉。下面能說明中印友好交往的史實是( )
?、傩饰饔?②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③成立上海合作組織 ④萬隆會議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1.B 2.A
排序型選擇題
排序型選擇題要求學生根據題目的要求,把打亂順序的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按一定的順序(時間、地點、邏輯關系等)進行排列,最常見的是按歷史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排列。
典型例題:
感天動地的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把全世界正義的力量團結在一起,在最黑暗的歲月中堅守和平的希望。下列事件,按發生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佟堵摵蠂倚浴返暮炇?②蘇軍攻克柏林 ③英美盟軍在諾曼底登陸 ④雅爾塔會議的召開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③④②①
【解析】《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是在1942年1月1日;蘇軍攻克柏林發生在1945年4月30日;英美盟軍在諾曼底登陸是在1944年6月6日;雅爾塔會議的召開是在1945年2月。由此可知正確順序為①③④②,答案選C。
【答案】C
解題技巧:
解析此類選擇題,要求學生識記重大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需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加強積累。解題時可用時間標注法,標注出歷史事件或現象的具體時間,再排序作出選擇。通常的方法有:①首位判斷法,即找出發生最早的一件史實,然后查找以這一史實序號為首的選項,就可以迅速地選出答案。②首尾結合法,按時空延展順序找出最早發生的一件史實和最晚發生的一件史實,根據其序號即可選定正確答案。③中間判斷法,如果備選項的序號首尾相同,根據備選項中間序號的先后順序去判斷,也能很快確定正確選項。
舉一反三:
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結束了舊中國“屈辱外交”的歷史,下列外交成就按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僦袊謴驮诼摵蠂暮戏ㄏ?②中美正式建交 ③周恩來出席萬隆會議 ④中國承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④③②①
D.③④①②
2.人類至今還在享受兩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成果,下列成果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倨?②輪船 ③火車 ④飛機
A.①③②④
B.③①②④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
【答案】1.B 2.C
初中歷史《??蓟A知識強化》
1、鴉片戰爭開始的標志:1840年6月,英國艦隊開到廣東海面,進行挑釁。
2、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鴉片戰爭;標志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3、《馬關條約》標志中國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
4、標志著北洋艦隊全軍覆沒的戰役是— 威海衛戰役。
5、《辛丑條約》標志著清政府成為洋人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
6、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道路的標志性事件—洋務運動
7、標志著洋務運動破產的事件是—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艦隊的全軍覆沒。
8、揭開維新變法(戊戌變法)運動序幕的標志性事件是—公車上書
9、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來封建帝制的標志性事件是——辛亥革命
10、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是—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 新青年 》
11、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的事件是—1919年五四運動
12、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成立的事件是—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開
13、使中國革命面貌從此煥然一新的事件是—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14、標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事件是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的召開。
15、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中國共產黨開始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是—南昌起義
16、長征結束的標志——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
17、日本局部侵華或中國局部抗戰開始的標志——1931年“九一八”事變
18、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的——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19、 國共合作宣言的發表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
20、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結束的標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
21、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序幕的事件是—1947年夏,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22、國民黨政權垮臺的標志性事件是—1949年4月,南京解放
23、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的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
24、標志著中國人民站起來的事件是或者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的事件或者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事件是—新中國的成立。
25、標志祖國大陸獲得統一的是—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26、標志著地主階級被消滅的事件是或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標志性事件是— 土地改革的完成
27、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的事件是或標志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事件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
28、x
29、標志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的事件是或標志著改革開放的開端的事件是—1978年底,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30、標志著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氖?amp;mdash;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
31.標志我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的事件是— 港澳回歸
32、標志著我國外交政策成熟的是: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33、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的標志性事件—新航路的開辟
34、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的標志是:1640年,長期關閉的議會重新開會。
35、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的標志是:1688年宮廷政變或稱為( 光榮革命)
36、英國君主立憲制資產階級統治確立的標志是—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 》。
37、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的標志是—1775年,萊克星頓槍聲。
38、美國誕生的標志是(美國的國慶日)—1776年7月4日,《 獨立宣言 》的發表。
39、法國大革命開始的標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 巴士底獄 。(法國國慶日)
40、法國大革命推向高潮的事件是—羅伯斯庇爾雅各賓派派掌握政權。
41、法國大革命結束的事件是---1794年熱月政變
42、工業革命開始的標志是—18世紀60年代哈格里夫斯發明“ 珍妮機 ”。
43、工業革命主要的標志是—1785年瓦特發明改良蒸汽機 。
44、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標志— 電力的廣泛應用。
45、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標志— 電子計算機的廣泛應用。
46、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1848年《 共產黨宣言 》的發表。
47、標志著日本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步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的事件是—明治維新
48、標志著蘇聯由傳統的農業國變成強盛的工業國的事件—蘇聯兩個五年計劃的完成
49、“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標志或蘇聯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的標志:1936年新憲法的制定
50、德國法西斯專政建立的標志—1933年,希特勒上臺
51、標志著綏靖政策發展到頂峰的事件是—1938年9月,慕尼黑陰謀
52、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標志—1939年9月1日,德國突然閃擊波蘭
53、標志著二戰進一步擴大—1941年6月,德軍進攻蘇聯(斯大林格勒戰役)
54、二戰的規??涨皵U大(世界規模)的事件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55、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聯盟正式建立的事件是—1942年1月,《 聯合國家宣言 》的發表
56、標志著歐洲戰爭結束的事件是—1945年5月,德國正式簽署投降書
57、標志著二戰結束的事件是—1945年9月2日, 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
58、1947年“杜魯門主義”出臺,標志著冷戰的開始;
59、1955年華約組織的成立,標志著兩極格局的正式形成。
60、1991年蘇聯的解體,標志著冷戰的結束。
61、遵義會議—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62、 十一屆三中全會—黨的歷史上偉大轉折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的偉大轉折點
63、薩拉托加大捷—美國獨立戰爭的轉折點
64、《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頒布—美國南北戰爭的轉折點。
65、明治維新— 日本近代歷史的轉折點
66、農奴制改革— 俄國近代歷史的轉折點
67、 凡爾登戰役—一戰的轉折點
68、 斯大林格勒戰役—蘇德戰爭的轉折點,二戰的轉折點
69、洋務運動的性質—是一次失敗的地主階級的自救運動
70、戊戌變法運動的性質—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
71、辛亥革命的性質—一場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
72、新文化運動的性質—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
73、五四運動的性質—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74、興中會的性質—全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
75、同盟會—第一個全國規模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76、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性質—是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
77、_
78、文藝復興運動的性質—一場資產階級文化運動的興起
79、美國獨立戰爭的性質—既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 ,又是一場民族解放戰爭。
80、英國憲章運動的性質—世界上第一次群眾性的、政治性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
81、巴黎公社的性質— 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
82、美國南北戰爭的性質—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83、俄國1861年改革的性質—是沙皇自上而下實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84、日本明治維新的性質—這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85、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掠奪戰爭
86、俄國十月革命的性質—無產階級革命或社會主義革命
87、斯大林模式的實質— 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
88、巴黎和會的實質——帝國主義國家的分贓會議
89、“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實質—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體系
90、綏靖政策的實質—縱容侵略,犧牲弱小國家利益,來維護本國利益。
91、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性質—一場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
92、歐盟的性質—它是一個區域性的經濟政治組織。
93、冷戰政策的實質—遏制共產主義,稱霸世界 。
94、杜魯門主義的實質—遏制共產主義,干涉別國內政,加緊控制其他國家。
95、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華沙條約組織的性質— 軍事政治同盟組織
如何提高初高中歷史選擇題正確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