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高考歷史備考知識歸納
2023年度高考歷史學科備考知識歸納
歷史對于很多人來說是一個難點,歷史的復習貴在記憶和理解,只有把知識點記牢,才可能拿到高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考歷史備考知識歸納,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高考歷史考試必備知識
一、羅斯福新政
(1)羅斯福新政的歷史背景
①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打擊美國;
②政府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無法解決危機;
③羅斯福1933年就任美國總統。
(2)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立法、救濟、復興)
①整頓財政金融:重建人們對銀行的信心
②調整工業生產:《全國工業復興法》和“藍鷹運動”
③調節農業生產:減少耕地面積和產量以控制市場價格
④實行社會救濟和以工代振:通過《社會保障法》,興辦公共工程提供就業機會
(3)新政的特點:政府大規模的干預經濟
(4)羅斯福新政在資本主義自我調節機制形成中的作用
①羅斯福新政是在資本主義工業社會全面來臨的時代,在傳統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適應生產力巨大發展的時候開辟的一條新的發展道路。
②其核心內容是通過國家力量擴大消費,調節供給與需求的矛盾。
③新政式的調整被一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所借鑒。資本主義經過這一重大調整,獲得了新的發展余地和活力。
④新政標志著資本主義告別自由放任時代,進入了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的時代。
二、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1)國家對經濟的大力干預
①背景:30年代大危機的教訓、羅斯福新政和凱恩斯主義的影響
②措施: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大力加強政府干預經濟的方式
(2)福利改革
①資金來源:個人繳納、企業繳納和國家補貼
②福利種類: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養老保險
③特點:覆蓋面廣,低收入階層受惠多
④實質:國家進行國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種形式
⑤評價:福利國家的出現使低收入階層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緩解了社會矛盾,擴大了社會消費。但國家的財政支出擴大,造成財政赤字,降低了人們工作的積極性。
三、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戈爾巴喬夫改革
(1)赫魯曉夫改革
①背景: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暴露;農業全盤集體化的后果;斯大林逝世
②內容:
農業:允許農莊莊員擁有一定的自留地和飼養牲畜;開懇荒地,擴大谷物生產;開展種植玉米運動;將拖拉機買給農莊。
③評價: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傳統觀念的束縛,邁出了改革的第一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沒有改變原有經濟體制,改革缺乏正確的指導思想和實事求是的精神。赫氏個人作風急躁,造成混亂。
(2)勃列日涅夫改革
①背景:糾正赫魯曉夫時期的混亂
②內容:
工業:推行新經濟體制,擴大企業的經營自主權——重點重工業;
農業:擴大農場和農莊的自主權,降低農產品收購計劃指標,提高農產品價格,放松對個人副業的限制。
③評價:改革沒有突破原有體制的弊端,取得一定成效;勃氏執政后期趨于保守,改革陷于停滯,與美國進行軍備競賽,拖跨了蘇聯經濟。
(3)戈爾巴喬夫改革
①背景:1985年,蘇聯社會陷入危機邊緣
②內容:經濟領域——政治領域,最后導致蘇聯解體
高中歷史??贾R點
一、宋初中央集權的強化
措施:①軍事上:杯酒釋兵權,解除朝中大將和地方節度使的兵權;加強禁軍、強干弱枝。
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長官;設通判負責監督。
③經濟上:地方賦稅一小部分作為地方開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響:①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鎮割據現象。
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費,埋下了“積貧積弱”的禍根。
二、唐實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設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分別負責決策、審議和執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權。尚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確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體制。
三、元朝實行行省制度
背景:疆域空前擴大
概況: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十個行省和宣政院轄區
意義:加強了對全國的管轄;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統一。是中國行省制的開端,對后世影響深遠。
四、選官、用官制度的變化
朝代制度
漢代察舉制
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一清朝科舉制
五、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
明太祖調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強中央集權:
①廢丞相,設六部;廢行省,設三司。
②內閣的創立。實質:是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
清朝雍正帝設軍機處(上傳下達)——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頂峰
高考歷史知識點整理
中國古代天文學、數學、醫學、農業等方面的科技成就。
(1)天文學:
天文觀測:日食、彗星、哈雷彗星、太陽黑子、《申報》、《論語》等
天體測量:東漢張衡:渾天儀,地球是圓的,候風地動儀;唐代高僧一行:十二生肖巡儀,測子午線長度;元代郭守敬:新渾儀3354簡易儀等。
(2)數學:春秋時期乘法口訣;春秋計算方法;元代的珍珠算法;東漢的《甘石星經》記載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數學運算方法,標志著古代數學體系的形成;楚宋齊時期祖沖之圓周率的計算。
(3)農學:南北朝時期賈思勰的《石氏星表》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農學著作。汪芫甄寫《九章算術》,光啟寫《齊民要術》等。
(4)醫學:《農書》奠定了中醫理論基礎;東漢張仲景所著《農政全書》奠定了中醫臨床的理論基礎;華佗的“馬飛散”是東漢最早的麻藥,“五禽戲”是中國早期的體育保健體操;明代李時珍的《黃帝內經》是中國古代藥物學的最高成就,如3354部東方醫學大經。
高考歷史沖刺復習重點
中國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答題術語]
(1)分封制又稱封邦建國,同姓親族是分封的主體,通過分封周王確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過層層分封,西周形成了貴族統治階級內部的森嚴等級“天子一諸侯一卿大夫一士”。
(3)宗法制的特點有嫡長子繼承制、大宗與小宗是相對的、政治制度方面體現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級貴族享受“世卿世祿"特權,把“國”和“家”密切結合起來。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體現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緣關系方面的體現就是宗法制。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答題術語]
(1)秦始皇創立中央集權制度.擺脫了血緣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治集權統治。
(2)秦漢至明清,中央由一公九卿到一省六部再到中書省、樞密院并重,直至明清廢除丞相,設立內閣、軍機處,體現了皇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削弱直至廢除的趨勢。
(3)中央與地方的矛盾,推動了秦漢至明清統治者采取措施調整地方機構。從分封制、郡國并行制、行省制再到權分三司,體現了地方日益聽命于中央,中央集權不斷強化的趨勢。
中國古代選官制度
[答題術語]
(1)察舉制、九品中正制到科舉制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發展演變的過程。
(2)科舉制把讀書、考試與做官緊密聯系起來,有利于打破特權壟斷、擴大官吏人才來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質。
(3)科舉制把選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權力,從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成為古代中國長期保持繁榮的制度保障之一。
農耕文明下的農業和手工業
[答題術語]
(1)中國古代農業耕作方式經歷了由刀耕火種向鐵犁牛耕的演變.秦漢時期,基本奠定了以鐵犁牛耕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細作為特點的封建小農經濟模式。
(2)中國古代手工業經營主要有官營、民營和家庭手工業三種形態;冶金、制瓷、紡織一個領域手工業成就突出。
(3)兩漢開始,中國絲綢遠銷亞洲、歐洲,為中國獲得“絲國”的譽稱。運送絲綢產品的商路被后世稱為“絲綢之路”。
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和經濟政策
[答題術語]
(1)商朝出現職業商人.春秋戰國時期官府控制商業的局面被打破,出現許多商晶市場和大商人。
(2)秦漢時期.統治者多推行重農抑商政策.經商活動受到時間、地點的限制。
(3)宋代商業環境相對寬松;商品種類迅速增加;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商稅收入成為政府的重要財源。
(4)明清時期農副產品大量進入市場;區域間長途販運貿易發展較快;出現了地域性的商人群體……“商幫".其中人數最多、實力最強的是徽商和晉商。
(5)戰國時期商鞅首倡“重農抑商”,認為農業是本業,工商業是末業。重農抑商政策是中國歷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經濟政策,其核心內容是主張重視農業生產和小農經濟,限制工商業的發展。
百家爭鳴和漢代儒學
[答題術語]
(1)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繼承了孔子的“仁”.并將其發展為系統的“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貫穿著民本思想。
(2)老子認為世界萬物的本原是“道",強調一切要順應自然,提倡清靜無為、知足寡欲;提出“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老子哲學思想的精華是其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3)韓非子主張改革和實行法治,要求“廢先王之教”;繼承和總結了戰國時期法家的思想和實踐,提出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理論。
(4)春秋戰國時期:在社會大動蕩大變革的環境下形成的儒家思想由于不適應當時社會的需要,所以一直沒有受到統治者的重視。
(5)西漢時期:兩漢董仲舒糅合百家思想,對儒學進行了改造,適應了中央集權制的需要,從而確立了儒學在傳統文化中的正統地位。
宋明理學和明末清初的進步思想
[答題術語]
(1)宋明時期:儒家思想吸收了佛、道思想.形成了理學。理學是儒家思想在宋明時期的新發展,更具思辨性、哲學性,受到了統治階級的認可,緩和了危機。
(2)明清之際:儒家思想在明清之際商品經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出現的社會環境下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進步思想家的反對君主專制、倡導經世致用和唯物思想等,對近代民主思想產生了一定影響。
中國古代科技和文學藝術
[答題術語]
(1)科技:以四大發明為代表的中國古代發明和發現,對周邊國家乃至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都產生過巨大影響。
(2)古代書畫:古代中國書畫一體,其藝術獨具東方神韻,在世界藝術寶庫中占有重要一席.并對周邊國家產生重大影響。
(3)古代文學:中國古代的文學也輝煌燦爛。從春秋的《詩經》、戰國的楚辭,直至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不斷得到發展.并呈現平民化的趨勢。
(4)古代戲曲:以京劇為代表的古代中國戲曲獨樹一幟,雅俗共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