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講個人觀后感范文
此次“教育家精神”2024年全國巡回宣講活動不僅是一個學習和交流的平臺,更是對優秀教師努力和貢獻的認可。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講個人觀后感范文的相關內容,供大家參考!
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講個人觀后感范文篇1
為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中宣部、教育部于3月1日上午9:00-11:00,在湖南第一師范學院開展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講活動。省教育廳通過湖南教育發布(APP、視頻號、微博號)對本次宣講活動同步進行線上直播。衡陽市實驗中學采取多種形式組織教職工觀看學習。
這次教育家精神集中宣講活動請來教書育人楷模、優秀校長和教師等現身說法,講述潛心育人的感人故事,引導廣大教師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涵養高尚師德、潛心立德樹人,以赤誠之心、奉獻之心、仁愛之心投身教育事業。
不忘 初心正師風,行穩致遠鑄師魂。新學期伊始,我們應當時刻銘記教書育人的使命,甘當人梯,以人格魅力引導學生心靈,以學術造詣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爭當“新時代大先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范,促進學生成長為全面發展的人。在學校新的戰略發展機遇前,我們實中人更應齊心協力乘勢而上,再創實驗中學輝煌!
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講個人觀后感范文篇2
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講中,教職工們在觀看學習后,紛紛表示被這次宣講的榜樣所感動,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要學習他們“弘揚教育家精神、爭做新時代大先生”,秉持教育初心,提升師德師風,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作為教師,我們與學生的接觸頻繁,關系密切,影響之深是無法用機械的數據來衡量的。在某種意義上來講,教師的魅力遠遠“凌駕”于他的工作能力之上。教師無時不在用自己的教育思想對學生說話,無時無刻不在用自己的教育行為引導學生,正所謂“身教重于言教”。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我會上好每一節課,教好每一位學生,用人格魅力影響學生,用滿腔的熱情和發自內心的愛去感染學生。
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講個人觀后感范文篇3
3月2日上午,全國優秀教師代表“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講(山東站)在濟南開講,我校組織全體教職工及師范生集中收看直播。黨委副書記、校長成永江等領導班子成員參加了此次收看。
聽了這么多感人肺腑的事跡之后,我認識到“教育家”不是高高在上的神,而是腳踏教育熱土,用愛去默默耕耘的平凡無華的教育者。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既是教育者,也是學習者,更是探索者。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才能培養出高素養的學生;我們要永葆“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寬嚴相濟,張弛有度,悉心呵護學生的身心健康,以愛育人,以情動人;我們應該堅守教育的熱土,將教育家精神作為我們成長的行動指南,勤勉實干,望遠山而力行,知不足而后進。
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講個人觀后感范文篇4
在這個春意盎然的季節,我有幸觀看了全國“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講。這場宣講會,不僅是一次知識的盛宴,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禮。優秀教師們用真摯的情感、生動的案例,詮釋了“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內涵。我深受啟發,也更加堅定了自己從教的信念和決心。在以后的教育實踐中,我將追隨各位優秀教師楷模的足跡,樹立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以仁愛之心因材施教,不斷學習,不斷創新,為學生做好示范,不斷成長,努力成長為教育家型教師。
通過學習,我更加明白了自己的使命和責任。我將繼續躬耕于教育這片沃土,為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貢獻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下,我們的國家一定會更加強大、更加繁榮。
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講個人觀后感范文篇5
今天的學生就是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廣大教師就是打造這支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筑夢人。作為新時期的教師,我要以這些優秀教師為榜樣,不斷更新知識、觀念和能力,遵循學生成長的規律去創造性地工作。要努力擴展自身的知識面,深度鉆研,改正不足,爭取在各個方面做得更好,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教育家精神蘊含著教育家們的遠大志向和抱負、高尚的道德情操、全面的教育理念以及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作為一名師范生,我們應以教育家、以宣講人為榜樣,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教育技能,努力成為信念堅定、師德高尚、求真務實的大先生,在未來成為立德樹人、擔當重任、業務精良的好教師。
宣講中,六名楷模教師用他們那感人肺腑的師道情懷和沉甸甸的育人實績,向我生動闡釋了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內涵,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楊瑞清老師“當好孩子的引路人”的故事。楊瑞清老師不僅是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行知教育集團總校長,還是我們南京曉莊學院的優秀前輩,所以作為師范生的我更應該追隨楊瑞清老師的腳步,躬耕教壇,當好學生的領路人。
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講個人觀后感范文篇6
今日有幸在現場聆聽宣講,楊瑞清、張龍、范徽麗等前輩老師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和人生經歷,生動地詮釋了教育家精神,讓我深受感觸,熱淚盈眶。他們不僅傳授教學知識,更是引導學生人格的成長。他們用真摯的情感、生動的案例讓我深受啟發,更加堅定了自己教育教學的信念和決心,也為努力成為有責任、有擔當的新時代教師增添了信心。
觀看“教育家精神”巡回演講后,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什么是教育家精神,也讓我更加堅定信心踐行教育家精神,要像楊再明老師一樣把化學課搬到生活中,勤學篤行,求實創新。楊老師因材施教,不放棄每一個孩子,家訪帶回不讀書的小梅,用化學知識挽救補種的稻苗等行動讓我感動。我也要像楊老師一樣把教學做成一門藝術,踐行教育家精神。
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講個人觀后感范文篇7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為貫徹落實關于弘揚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做好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的宣傳工作,激勵廣大教師踐行教育家精神,3月3日上午,由教育部教師工作司主辦、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和廣西大學承辦的全國優秀教師代表“教育家精神”巡回宣講(廣西站)活動在廣西大學舉行,海城區第九小學組織全體教師線上收看學習。
今天上午的教育家精神宣講令我受益良多,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楊再明老師在工作中努力鉆研專業教學,攻堅克難的經歷,把化學課搬到了生活中各個場景,多年堅守在九年級的教學崗位上,不忘 初心,砥礪奮進,并在一言一行中將知識和智慧傳遞給學生,令我深受感動;英語教師楊筱冰講述了她對“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的理解和踐行。善學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楊老師用智慧的育人方法,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成長的引路人的師者風范令我向往。身為一名一線中職教師,也要帶著成為一名教育家的目標去教導學生,這是為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我們教師應當做到的貢獻!
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講個人觀后感范文篇8
本次巡回宣講活動以“弘揚教育家精神、爭做新時代大先生”為主題。宣講活動中,浙江大學教授、全國最美教師蘇德礦,湖南省大中小學思政教育融媒視創中心執行主任、全國教書育人楷模郭曉芳,渤海船舶職業學院教授、全國最美教師萬榮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巴楚縣童夢幼兒園園長、全國教書育人楷模艾米拉古麗·阿不都,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大學教授、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劉少坤,重慶市特殊教育中心黨支部書記、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李龍梅,共六位優秀教師代表分別結合自己耕耘教育的切身經歷,分享了在教育實踐中的教育教學改革成果、愛崗敬業感人事跡、引領學生追求真理、幫助學生成長成才等方面的典型案例,他們用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擦亮教育底色,用育人智慧和仁愛之心點亮學生成長之路,用躬耕態度和弘道追求鋪就了教育發展的創新道路,生動闡述了教育家精神的豐富內涵。
通過“躬耕教壇,強國有我”教育家巡回演講,我深刻體會到教育家精神的豐富內涵,名師之所以成為名師,不僅因其學識,還因其品格。無論是播種不應急于收獲的周榮方教授,還是“擇此一事,終此一生”的李建國老師,都彰顯了教育家精神的偉大與深遠。選擇成為教師,就選擇了責任,我愿以名師為榜樣,深耕教壇,砥礪前行!
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講個人觀后感范文篇9
有幸參加了教育家精神2024年全國巡回宣講(山東站)活動,讓我對教育的本質、教師的角色以及教育家精神有了更為全面且深刻的理解。
教育家精神的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全面發展為宗旨。教育家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與高超的教學技能,更要具備關愛每一位學生的博大胸懷和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的執著追求。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边@句話深深地觸動了我,讓我明白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術成長,更要關心他們的內心世界,幫助他們成為全面發展的人。
教育家精神還強調了教師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教育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培養人才、塑造人格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以身作則,引領學生走向正確的道路。教育家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教育的真正意義,他們為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了智慧和力量,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此外,教育家精神的傳承也是至關重要的。在活動中,我看到了許多優秀的教育工作者,他們用自己的實踐經驗和教育智慧,向我們展示了教育家精神的魅力。這些寶貴的經驗和智慧,將激勵我們不斷前行,為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講個人觀后感范文篇10
一年來,擠時間學習了《陶行知的教育名篇》邊學習邊實踐創新,寫下了十幾篇讀書筆記,受益匪淺。 陶行知是我國現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中國鄉村教育事業的發展,創立了許多精辟的教育新理論、新觀點和新方法?!吧罴唇逃?、“社會即學?!?、“教學做合一”等生活教育理論,都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他是中國現代史上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創立了“生活教育”的理論。到處是生活,即到處是教育;整個的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亦即教育之場所。 我們的教學必須走向學生的生活,讓他們感興趣,讓他們感到生活就是學習,學習就是生活,生活與學習是一體的。 只有在生活中,我們的教育才具有鮮明性,脫離了實際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說教。我們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細節中捕捉可以利用的教育資源,利用鮮活的人物和事例讓學生走進真實的生活,讓孩子在老師正確的引導下用心去觸摸、去感悟生活,這樣學生才能形成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學會如何有效地解決問題,才能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教師的使命是教書育人,只有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才能使教學富有情趣,使教學更有深度,更鮮活,更新穎,更生動,因而更具有實效性。
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講個人觀后感范文篇11
假日期間我讀了《 陶行知先生名篇精遜》一書,感悟很深,通過閱讀陶行知先生的著作,我有兩點體會: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學合一”,其含義極其豐富。陶行知先生說:“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薄皬南壬鷮W生的關系說,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系說,做便是學。學生拿做來教,乃是真理;學生拿做來學,方是實學?!睂τ谝粋€問題,不是要老師用現成的解決方法來傳授學生,而是要把這個解決方法如何找來的過程,組織好,指導學生,使學生以最短的時間,經過類似的經驗,自己將這個方法找出來,并且能夠利用這種經驗來找別的方法,解決別的問題。有了這種經驗,學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識,成為主動學習者。如果教師只會用“舊瓶裝新酒”,那就看不到新鮮的事物。教師應不斷研究,才能做到以學定教。陶行知先生倡導“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給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們就教什么?!吧鐣唇逃?,要把籠中的小鳥放到大自然里,使它們任意飛翔。把學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這樣的學校才是學校,這樣的教育才是教育。陶行知先生主張遠離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脫離實踐的知識是虛的,不實用的。今天我們的教學提倡生活化、人文化,也正是陶老先生的理念,學習離不開生活,學習就在生活之中,學生活中的問題,已成為我們每一個教師所努力做到的。
“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這個理論實際上就是告訴我們對于學生要做到“因材施教”,對待不同的學生要“個別對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對學生的能力進行細致的了解,從而在課堂上為不同的學生創造能發揮他們自身能力的學習情景,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達到學習目標,都能感覺到他們也是在不停地進步,從而避免學生因為經常不能獲得成功而失去興趣,產生厭煩心理。我們在教育中不能用統一的方法來進行,而應該針對每個孩子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選擇適合孩子的方法。
陶行知先生指出,在教學過程中,先生的責任不在于教,不在教學,而在于教學生學。老師如果只“教”或只“教學”,就把學生當作“容器”,被動地接受知識,調動不起學生學的積極性,更不能啟發學生的`獨立思考。素質教育主張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所以教師的社會職能就是體現出“導”這個特點來。陶行知先生認為,教師不應把現成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應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告訴學生,使學生自己動腦,經過不斷反復推敲以求得最佳結果。與此同時,陶行知先生又指出不能讓學生像“無頭的蒼蠅”似的盲目亂撞,教師應精心設計好一系列程序,指導學生用最短的時間來解決問題。由此我們不難體會到陶行知先生的苦心,他想通過這一方法的尋求來最終培養學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學生就不僅能使自己獲得豐富的知識,而且還可以解決新的問題。
教育之路漫漫而修遠,讓我們在陶行知先生先生的教導下,懷揣一顆對教育、對學生真摯的心在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吧。
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講個人觀后感范文篇12
讀《陶行知教育名篇選》心得體會教師要以實踐來指導教育。通讀《陶行知教育名篇選》,你會發現,無論是《生活工具主義之教育》、《試驗鄉村師范學校答客問》,還是《試驗主義與新教育》、《教學做合一》,無不散發著“實踐出真知”的氣息,“實踐”貫穿《陶行知教育名篇選》這本著作。
陶行知先生對“實踐”的認可,更具體直觀的體現在他的名字“行知”上。1934年,他在《生活教育》上發表《行知行》一文,寫到“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于是就改名陶行知。教育是最來不得半點虛假的事,教師為學生講授一個知識,學生最終是否真正掌握這個知識,是否能靈活運用這個知識,將最直觀的反映在學生日常生活的運用中。
“我們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偲饋碚f,我們要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做指導,不要以文字為中心的教科書?!睂嵺`出真知,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堅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以實踐來引導學生的學習,堅持在“做上教,做上學”,“以教人者教己,在勞力上勞心”,要以“教”為手段,以“學”為方式,達到學生會“做”這個目的,真正做到“教學做合一”。
“教師的職務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的職務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p>
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講個人觀后感范文篇13
利用假期時間,我拜讀了《陶行知教育名著》,該書匯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文章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平民教育”、“學校觀”、“創造的兒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獨特教育思想。
通過反復體會,我深切感受到自己的教育教學思想的不足之處,開始認識到自己的確需要不斷學習和積累。下面簡要地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首先,用愛心去對待學生,傳遞給學生一份愛心。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體現了真摯的師愛。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并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稱學生和學校為“愛人“,令人耳目一新,給我很大的啟示:我們也要像陶先生那樣,用偉大的愛心去滋潤無數顆童心,培養出無數顆愛心。作為教師,對學生的愛首先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他們可能在某個方面不如別人,但在另一方面卻勝人一籌。教師不能憑個人好惡來判斷一個學生,把“差生”視為“朽木”,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作為教師,對學生的愛還表現在對學生學習思想、生活上全面關心愛護,即老師想到的,教師想到了,父母未想到的,教師也想到了。教師要做學生的“親人、朋友和導師”關心學生的每一個部分。當然,愛里有嚴,愛里有教育。陶先生為學生竭力改善生活條件時,絕不可浪費,看到學生出現不良生活和思想傾向時,及時送上關懷與指導。作為現代的教師,更應多教給孩子一點謙讓、寬容、仁愛;多灌輸一點理想、道德、情操;多一份理智和引導,這樣學生在承受師愛的過程種找到前進的路,學會愛父母、愛他人、愛家庭、愛學校、愛祖國,心中充滿愛。
其次,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讓每個孩子受益。
“教的方法必須根據學的學法”,學生怎樣學就怎樣教。從實際出發,它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學生的知識程度和接受水平;二是指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由于學生個人的文化水平、道德修養、才能和各年段的心理水平各不相同,教師必須實行不同的教學方法。讓每個孩子受益。正像陶先生說的那樣“松樹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樹的肥料培養牡丹,牡丹會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養松樹,松樹受不了,會被燒死。
培養兒童的創造力要同園丁一樣,首先要認識他們,發現他們的特點,而予以適宜之肥料、水分、太陽光,必須除害蟲。這樣,他們才能欣欣向榮,否則不能免于枯萎。補偏救弊,長善救失,這是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陶行知指出:“怎樣學就怎樣教,學得多就教得多,學得少就教得少,學得快就教得快,學得慢就教得慢?!庇纱说弥?,陶行知把教和學的關系翻過來,不是傳統的教師怎樣教學生就怎樣學,而是學生的學決定教師的教;教學內容的選擇安排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來確定;教學過程不取決于教師的主觀意圖和外界加的壓力,而應該取決于學生的快慢程度。
同時,他還特別重視興趣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認為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當今教學理論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肯定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根據學生的可接受水平和最近發展來促進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發展,不可操之過急,拔苗助長。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豐富多彩的,同時我們教師所學習所要作的也是豐富多彩的。學習陶行知,向前輩們學習,多積累知識,將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作為我們教育現代化的一盞指路明燈。
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講個人觀后感范文篇14
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是教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份,是進步全體中小學教師整體素質和增進教師專業化的有效途徑,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通過不斷地學習,使我在理論上對教育、教學有了更深層次的體會?,F做一個學習心得體會。
一、充分熟悉了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的意義。
加強繼續教育學習是教師適應競爭上崗的迫切需要,在人口出生率不斷降落、中小學生逐漸減少的情況下,中小學教師的需求量也在逐漸減少,必定給教師的上崗帶來嚴重的危機。在實行教師聘任制的今天,每個教師都應做好“能者上、庸者下”的思想預備。一個教師要在教師工作崗位上占有一席之地,在競爭上崗中處于上風地位,就必須加強學習,使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再上一個新的臺階。加強教師繼續教育學習是教師適應學生思想日益活躍復雜的客觀要求,為了不學生誤入歧途,促使學生建立正確的道德觀念,教師必須及時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包括錯誤的),正確掌控學生的思想動態,善于應用先進的德育方法,消除學生遭到的不良影響,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二、不斷虛心學習、調劑、充實、完善本身的知識結構。
完善教學能力,明確熟悉到教育不單單是技術,更是藝術,教學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行為,教育行為是在教師自我鄰近下的一種有選擇的技術,是根據在教學實踐中積累起來的有關教學的經驗,知識而構成的一整套操縱技能,我們只有善于設計教學,善于研究教材,選擇公道的教法,學法,靈活地應用講授、提問、練習、溫習、談話,編制試卷等技術,應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才能表現出高水平的教學行為和教學技術,而且這類教學技術與行為的發展組合,便會產生一種寓于創造性的教學方式和方法,乃至學術能到達正確、鮮明、生動的境地。使學生不但生動的理解了學習內容,而且給人以藝術的享受。
三、轉變教育理念,相信我的學生一定能成才。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發展的主體,教師面對的是學生的未來,而不是個人眼前的榮譽和利益,應立足于學生的成長,教師的教育觀念是其從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這類期望不但是教師本身工作的理念,更是學生發展的重要因素。是實現“人人成才”的一個重要基礎,不要忘了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p>
總之,繼續教育學習的收獲非常豐富,它引發了我很多的思考,也讓我收獲了很多的知識。然而,向往未來,我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究竟這些思考和理論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的去嘗試和應用,并終究將其轉化為本身的東西,我想只有這樣才算是真正到達培訓的目的。作為一位新時代的年輕教師,我將在繼續教育的平臺上努力奮斗,爭取把自己打造成社會需要的教育者!
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講個人觀后感范文篇15
作為一名教育者,往往面對的是人心月人性的考較!記得哲人康德曾說過這樣的名言:“有兩種東西,我們越是經常、持續地對它們反復思考,它們就總是以時時翻新、有增無已的贊嘆和敬畏充滿我們的心靈: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星?!笨档虏粌H將“在我心中的道德法則”與“頭上的星空”亦即無限的宇宙相提并論,甚至認為道德法則要高于自然法則。
教師時常面對的就是這樣的局面,那么,在目前一些領域道德失范,道德愿望與行為、道德投入與產出相差甚遠的情況下,怎樣的道德教育才能讓道德律走進孩子們的心靈呢?讀劉鐵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書,讓我有了豁然開朗的感覺。
書中對道德教育的闡述,用的標題雖然是“教化的困惑”,體現了作者對道德教育沉重的'憂思和對教育問題復雜性思考的審慎,但實實在在是以一個學者的思想為我們解了惑。在“關注我們時代的倫理覺悟”、“走向人對人的理解”、“道德教育:從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開始”等篇目中,我們看到了作者想要闡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教育目標要下移、內容要貼近實際、采取的方式要適合孩子。特別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喚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們借鑒。 每個人的童年,都應該是被故事浸潤著的。閱讀故事可以讓孩子們
掌握知識,獲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夠擁有的情感體驗,同時,他們也必然地從中獲取人生的啟蒙,教化的熏陶。一個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學愛好者,沒有讀過多少成人的名著,可是他不會不知道安徒生、格林兄弟、王爾德??一代代兒童通過閱讀童話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長,而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們的閱讀中成了經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恒。正如劉教授所說的:“美德故事也許不如道學家的‘道德推理’來得嚴密、系統、深刻,但卻能夠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當、更簡明易懂、更親切可心?!薄皟灻罃⑹碌膫惱硎亲屓巳ンw驗、感受、關切于一種真實的倫理境遇,而不是如規范的倫理讓人被動地接受道德律令?!?/p>
置身于多元時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樣走出現實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斷前行,是目前急待解決的問題。而其中的關鍵,應該是讓德育從神壇走向下界,回到人間,走進孩子們的心靈世界。美麗溫情的美德故事,應該是這路途中的一把鑰匙。因為,任何一個人,或許會反感以講道理為主的規范德育,但卻無法拒絕美德故事對心靈的關照和沐浴。
教育就是愛,愛就是教育。愛心是人類的一種高級情感,但是又和人類的理智、道德、審美、人格相互關聯?!皭坌挠恕辈粌H是一般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義的體現。教育是培養生命的事業,世界上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嗎?作為教師,最可貴的是能夠保持高尚的人道主義情懷。讓我們把對孩子發自肺腑的愛寄托在故事中,讓孩
子去觸摸、感受這個世界的美麗、快樂與芬芳,從而成長得更健康、更茁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