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端午節三分鐘演講稿
2023年端午節三分鐘演講稿5篇
2023年端午節三分鐘演講稿的好壞直接決定了演講的成功與失敗。演講稿像議論文一樣論點鮮明,邏輯性強,富有特點。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2023年端午節三分鐘演講稿5篇,希望大家喜歡!
2023年端午節三分鐘演講稿【篇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
每年的這一天人們必不可少活動,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佩香囊,賽龍舟。今年的__月__日是農歷的五月初五,也將迎來我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那么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呢?據說,在兩千多年前,楚國的大夫屈原情系百姓,心憂天下,當他得知楚國被秦軍攻破后,就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江自盡。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尸身,就有了后來賽龍舟的風俗。百姓們把用楝樹葉包裹,外纏彩絲的飯團投入江中祭奠屈原,就成了我們現在吃的粽子習俗。于是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月就被定為端午節。端午時節,千家品粽,萬戶懸囊,人們紛紛掛艾草、佩香囊、賽龍舟、辦詩會,來紀念屈原,慶祝節日。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外來文化越來越多的滲入了我們的生活,這曾經最熱鬧的活動,漸漸被人們所淡忘,我們似乎不再眷顧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而將更多的目光轉向了“圣誕節”“愚人節”這些西方節日。當我們還沉浸在西洋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20__年,韓國卻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并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聽了這些,我們又是什么樣的心情,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幾項慶祝的活動,更重要的是,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它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而如今,這個我們過了二千多年的傳統佳節眼瞅著成為了他國的國家遺產,我們將是怎樣的尷尬與無奈。
中國的傳統節日異彩紛呈,文化內涵豐厚,它們留存著先民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我們須懷感恩之心,敬畏之情。同學們,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梁,中華文明需要大家共同傳承,并且發揚光大。希望大家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神州大地徹徹底底的輝煌起來!
謝謝大家。
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2023年端午節三分鐘演講稿【篇2】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你們知道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什么傳統節日嘛?對,是端午節。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始于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關于端午節起源的傳說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歷的這天,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等形式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20__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干,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后來,秦國 軍隊攻占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尸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歷五月五日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汨羅江,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 殺的消息后,紛紛劃船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便把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丟進江里,據說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后來,為了防止飯團被蛟龍吃掉,人們便提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的辦法,這便是粽子的原型。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劃著船沖進洶涌的波濤,象征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托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
和屈原不同,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盛世的中國。國家富強,民眾和諧。在這一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更應該學會愛國,學會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最后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黃而不毀其節?!?,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圖強,能為祖國建設貢獻心智的人。最后,預祝大家過一個快樂的端午節!謝謝!
2023年端午節三分鐘演講稿【篇3】
大家好!
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紀念屈原,過端午節。
大家都知道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那端午節到底是怎么來的呢?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關于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作為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
為了傳承屈原的愛國傳統,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謝謝大家。
2023年端午節三分鐘演講稿【篇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紀念傳統節日,傳承傳統文化》。
眾所周知,端午節在農歷五月初五。關于端午節的起源有很多故事。屈原的國家楚國被入侵,屈原跳進河里死了。屈原死后,楚國人民劃著龍舟,把粽子和雞蛋扔進河里,不讓魚吃屈原的身體。
民間流傳著這樣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倍宋绻澋牧曀资鞘裁??
端午節吃粽子是一種傳統習俗。粽子皮是由葉子做成的,里面有很多種餡料。吃粽子的習俗已經廣為流傳。
同學們,我想問你們幾個問題,你們吃過哪些粽子餡?你做過粽子嗎?知道粽子怎么包嗎?是的,最常見的是用糯米或棗子來做粽子。我記得,在幼兒園,端午節前舉行過一次包粽子,當時我和奶奶都參加了。每逢端午節,社區還會組織各民族居民一起包粽子。
我國歷來重視傳統節日。近年來,端午節作為法定節日,是全國人民慶祝的傳統節日。
在這里,我特別想說的是,有很多人忽視了中國的傳統節日,喜歡外國的西方節日,如圣誕節,愚人節,萬圣節,這是不能提倡的,我們是中國人,每個傳統節日的背后都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每過一次傳統節日,身心都受到洗禮,我們應該自豪自己是中國人!
同學們,屈原的故事離我們很久遠,但他的愛國情懷卻離我們很近。熱愛偉大的祖國,建設美麗的家園,我們需要每一代人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我們是祖國的未來,要努力學習,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謝謝大家!
2023年端午節三分鐘演講稿【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五月初五,淚羅江邊,你——屈原,內心充滿矛盾,充滿無奈,你是多么希望能夠報效國家,為國捐軀,可是天妒英才,不識人才的大王不給你機會,他昏庸無能,把大好江山毀于一旦,你眼睜睜地看著國土被一次次侵蝕,直到再無楚國存在。大江澎湃,洶涌著向東流去,你的心隨著這江水那樣起伏不定,江水流逝了多少滄桑,楚國已不復存在,而你更感到前路茫茫。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你輕輕地哀嘆,眼角間流下難以掩飾的淚水,一滴滴那么晶瑩,發出多么柔弱的淚光,蒼白的臉色中,勾住過往,遙望藍天長長地哀嘆一聲,無奈的吟唱起一句句詩歌,歌聲響徹天地,似乎想激起高高在上的人的“仁義”。
悲哀的聲音中,表達了你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表達了你懷才不遇的無奈心情;表達了你對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中的哀憐之情!但不管你如何大聲,可“伯樂”卻不知在何處,你的一腔熱血只能演變成滿腹悲憤。你無奈,發出千嘆萬哀都言不了你那悲痛的心情!
淚羅江邊,大風狂吹,江水更加洶涌,憤怒地拍打著江岸,一男子輕輕一躍,就此殉身。
你,就是這一躍。從此,大地上就少了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從此,中國傳統節日中就多了一個。你可知,就在你殉身之后,有多少人為你而淚流滿面,直至今日,仍有多少人為你感概不已。
你那可歌可泣的愛國情懷讓我們贊嘆不已,身為炎黃子孫的我們一定會繼承和發揚你的愛國精神。從你殉身的那一日,“賽龍舟”便出現了,和“吃粽子”一起成為端午節的特色,和你一起成為中國的傳說。為了什么呢?為了紀念你——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和緬懷你的愛國精神!
一本《離騷》,使中華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一個端午節,使中華民族擁有傳奇的一面;一種愛國情懷,更使中華人民的情操更高尚!而這一切,都是源自你——屈原。
或許在你投江之前,你為自己無法救黎民于水深火熱之中而感到遺憾,但是我想你現在知道你為中華民族的人民做了那么多事,一定會感到很欣慰。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